您现在的位置:特产大全网 -> 江苏省特产 -> 泰州市特产 -> 靖江市特产 -> 茵糕 -> 季市茵糕的由来

季市茵糕的由来

作者:佚名  时间:2012-2-25 21:37:51  来源:网络

    清道光某年秋季的一天,季家市本匡东庄王老汉家人头攒动,欢歌笑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原来是王老汉家嫁女儿。
    王老汉家女儿,名叫天荷。十多年前,当荷花盛开的时候,不知谁家把这小孩放在他家门前。老秀才说,你只有一个儿子,不如就留在家养吧,我给她取名天荷。王老汉家儿子叫天祥。从小就喜欢读书。四岁时便趴在私塾学堂的窗沿上唱山歌。老妪劝老头让儿子读书。王老汉说,种田,做生意,是人的本分,我没这个闲钱补早罗(早罗,系季家市常用的廉价竹器物)。老妪说,幸许读到功名,荣宗耀祖也未必可知。老汉苦笑。后于私塾先生商议,束脩两担小麦。行了孔子礼,做了读书人。这天祥天生是个读书的料,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先生非常喜欢他。十三岁,便长得丰姿漾洒,器宇轩昂,飘飘有万圣之表。他代乡民写的进言表,连县太爷都拍案称奇。平时,他出口成章,几步成诗。人们都说他是李青莲再世,曹子建托生。后来考学,一路绿灯。在省里试卷上一语不慎,差点进监牢。老汉说回家就好,过点太平日子。
    再说这天荷姑娘从小就生得乖巧玲珑。一年大灾,爬到榆树上采树叶,不慎跌落地上,摔坏了右腿,后来竟有点跛。这成了老汉的一块心病。姑娘转眼长大了,女大当嫁。北街陈老汉的儿子是个木匠,手艺不错,在外做生活,听说这个姑娘品行好,便托人说媒。王老汉见女儿脚跛,心有不忍,担心将来要受苦。家中作糕的手艺历来是传男不传女。王老汉有心帮忖,但怕儿子媳妇有看法。王老汉的媳妇潘茵,系泰兴珊瑚潘家埭人,极其孝顺,贤惠,邻里都夸赞她。她主动和公公说,把关键技术交给姑娘,让她有吃饭的本领。蒸糕米粉拌料有讲究,添水一年四季不同,火工也有区别,糕箱一定要用老白果树木制,大有学问在里面。妹子听到嫂嫂一说,乐开了花。她说,我出门,一不要金,二不要银,只要爹爹教给我技术,我就感激不尽。父母养育之恩比天大,兄嫂的情谊比海深,我一定牢记在心。
    却说姑娘带了副糕箱,喜煞了丈夫火旺。婚后三天,便开箱蒸糕。一炮打响,生意红火。火旺家左边是个雕匠,右边住的是个秀才,他便请秀才写字,雕匠刻字,那沉稳的隶体字实在美极了。先刻“福禄寿喜财”,再刻“步步高升”,又刻“上梁大吉”“五子登科”“寿比南山”那些字成浮雕在糕上,煞是美啊。王老汉知道女儿家生意好心里也帮着高兴。

    那天祥在家落落寡欢,怀才不遇,不平的世道,越想越气,竟闷出了毛病。多方寻医,不见好转。满腹的学问竟然找不到用的地方。天荷见哥哥家败落下来,十分难过。隔三岔五送钱回来。王老汉逢人便说,抱的小孩也贴心,没有白养。天荷说,我和家中的人,牵骨连心。有我吃的一顿,就有你们吃的一饱。这天荷姑娘真有感恩的心。日子就这么过着。一次潘茵在家蒸糕,多了一点料,不够一箱,便想用小笼蒸点糕给发热的儿子吃,里面放了一点糖。没笼垫,就到后面河里采了一张荷叶放在上面。天知道怎么一回事,竟然蒸出闻名天下的好糕。糕蒸好后太烫,便放在桂花树下凉。风一起,桂花纷纷落在糕上。老人回家一看,愣住了——金灿灿,好看。一闻,香噴喷。一尝,甜咪咪。糯中带甜,甜里有香。老人立即喊潘茵。说这糕蒸得好。老汉便想专门蒸这糕。他与东西南北四个茶馆店老板商议,明天试尝,不要钱。正悦,正兴,正发,正隆四家老板当场拍板。老汉说,糕是潘茵发明,便叫桂花荷叶茵糕,简称茵糕。告示一出,茶馆店里顿时热闹起来。后来大家一尝糕。都说好吃。从此王家又兴旺起来。好事成双。天祥的同窗在外地做官,便提携他。后来考了功名,又遇到林则徐的女婿沈葆帧,任江西巡抚,祥生便在他手下,先后任翰林编修次郎,两江总督总管,南洋通商大臣督办。再后来,天荷的儿子继承糕业,生意越做越大。一年冬天,他回家省亲,带了不少桂花荷叶茵糕给沈。沈葆桢送了几个给丈人林则徐。林吃了连说,好吃,好东西。当年我在长文县当文书时,就听说苏中有个季家市,他们小镇有名气。饮食有文化,制作有传统。荷叶桂花茵糕,糯米产自当地,因土质优良,那米粉细腻糯香。荷叶出自当地河叉,因水质纯清,荷叶带着淡淡的幽香。桂花采自百年老桂,米粒饱满,香气沁人心脾。一传十,十传百。季家市的米糕名气越来越大。百年老店胡源泰老板每年开工,结业,宴请地方豪绅,店中职工必用米糕。县太爷逢祭祀大典,米糕必不可少。几百年来,季家市人有传统,过年吃发糕,恭喜发财。乔迁,吃吉糕,大吉大利。结婚,吃喜糕,双喜迎子。考学,吃祥糕,五子登科。生日,吃寿糕,长命百岁。说真心话,这圆形的茵糕,本身就是吉祥的象征。意味着团圆和谐。方糕,方方正正,叫人一看就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人。所谓天圆地方都应到了。季家市小孩最喜欢唱的儿歌是,“八子一敲卖茵糕,碧荷桂花香味飘。质如脂玉惹人喜,一粘一块一切刀。”小食品,寓意深。自然,绿色,健康,应该光大它,茵糕承载了历史,承载了传统,它永远不会过时。

收藏此页到浏览器】【文字: 】【关闭】【点击:583

更多关于  季市 茵糕 的信息

  • 季市老汁鸡的做法(2012-3-15 21:01:46)
  • 保护传统小吃,季市茵糕申注翠雪缘商标(2012-2-25 21:36:02)
  • 靖江市老季市私家菜馆(2012-2-25 21:23:50)
  • 季市大炉饼的历史传说(2012-2-25 21:19:52)
  •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