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锻画的铁画大师梁在邦
作者:佚名 时间:2012-5-17 17:27:39 来源:网络
梁应达,字在邦,清代(今贵池地区)人,聪明多才,能诗善画。功名未成后,学铁匠以铁锻画,其铁画都是自绘自锻且能做到画从心出,画在锤底,心手交应,一气呵成,使作品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满了诗情画意。梁在邦的生卒年月历史上未作详细记载,但我们从有关历史资料上仍可推算出一个大概。据查《池州府志》作者金浚修志年代是清乾隆八至十四年,而金浚所作梁在邦“像生录”一文中记录了梁在邦的一段话,梁说:“今齿五十矣,余年知几?俱后人之我不见也。”据此可知当时梁在邦为50岁,经推算梁在邦出生之年应在1693—1699年这段期间。至于他的卒年可根据《建德县志》的“艺术传”里记叙的这样一段文字可以得知。文中说:“梁应达,字在邦,性聪颖多才,能善诗画,艰于进取,乃弃旧业,居于铁工邻,因寄技于铁以自娱,凡画工之所不能传者,皆能以铁传之。年八十余卒,技遂失传。”这说明梁在邦活了80多岁。因此卒年应在1775年之后的几年间。《建德县志》的“像生录”中还记载梁在邦的有关情况说:“建德人梁应达,少尝习读书,肄弓矢,以干进,卒不售,含愠弃去,冶铁为生,为刀锯钱 以利用。因其所业,出余巧为花鸟虫鱼,无不肖,久乃益工,遂擅绝技名。仕宦豪族舟车致之,其工值常倍……”从此段记载可知梁在邦是个知识分子,因艰于进取,功名未成而一气之下学铁匠,经刻苦努力,最后能锻铁成画且技艺高超,同时他还认为钢铁制作成的画可以长期保存而流芳百世。他的铁画一时成为绝技,有钱的达官显贵纷纷以高价争购。县志中还记载梁在邦“以铁为采,以锤为管”制作铁画的艺术特色:“作绘植物若松竹,木之华者若梅、若海棠,卉之英若兰、若菊、若牡丹、若菡萏、点缀位置,掩映恰合,为水、为石、为蒹葭、为细草附丽之物,甲若蟹,羽若燕雀,虫之属小者若蜻蜓、若蝶、若蝉、若螳螂、若蚱蜢,凡其枯荣舒敛,行止飞跃之情态,无不各得其物之本末,栩栩然生动于烟浮膏灼之外,虽使攻木者雕琢而为之,不能如其工且肖也。”这说明梁在邦因能诗会画,通晓丹青意境、章法及笔墨的趣味,所以他所作的铁画作品题材广泛、构图巧妙、造型别致、富于诗意、艺韵深厚。其最大特点是“以文锻画”。他所走的铁画艺术之路,正好和铁画创始人汤天池相反,汤天池是名铁工,与画家肖尺木为邻,因常观肖作画,受到艺术熏陶而走上锻铁作画之路,而梁在邦却是个诗画俱佳的文人,是与铁工为邻居,而寄技于铁以自娱,创作起铁画来。所以梁在邦是历史上以文锻画的第一人,也是有历史记载的铁画第二代传人,至于梁在邦是否与汤天池有过往来,历史上无记载,经分析直接往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铁画创始人之一的肖尺木是1673年去世的,梁在邦出生之年,肖尺木作古至少有20年了。在梁在邦以文锻画的时候,估计离汤天池与肖尺木共同创造铁画的年代应有50年之久,汤天池此时或已作古,即便在世也是垂暮之年了,所以他们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小。芜湖、贵池相距很近,汤天池和肖尺木共同创造铁画之事,梁在邦也许有所耳闻或见过汤天池的铁画作品。从汤、梁两位铁画大师留存至今的铁画作品可以看到他们两人铁画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说明梁在邦对铁画艺术的贡献也是很大的。作为文人出生的梁在邦其锻技肯定不如汤天池,但他巧妙的运用了焊接、剪截的技法以弥补了他锻技的不足,这也是他对铁画技艺发展的一个贡献。《铁画艺术》一书作者张开理说:“汤天池创造了铁画,梁在邦将铁画艺术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使铁画走向成熟,从此,铁画艺术可以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而自立于艺术之林。”
然而梁在邦的锻绘技艺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下过一番苦功才练就的。在《像生志》书中记录了梁在邦对作者金浚说的一段话:“应达曰:余少壮时应匠巧,为此穷搜冥追历数年乃工,大江南北无媲余技者……”。他自己也认为他的铁画技艺已无人与他相比,从现在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梁在邦的《芦蟹》和《山水图》两幅铁画,可以看到其构图简洁巧妙、远近呼应、错落有致、生趣宛然,确实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精品佳作,足见他以文锻画的功夫。
悠悠三百年,铁画艺术与时俱进,今天能锻打出和梁在邦一样好,乃至更好的铁画已不乏其人,但是铁画艺人中有梁在邦那样高深的文学素养和国画根基,既能诗会画又能挥锤锻画的人还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个别大师级的艺人,因此梁在邦在铁画史上以文锻画的地位至今仍是十分突出的。因为几百年来,铁画艺术的传承形式其主流是画家与铁工艺人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创作铁画,是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传承和发展铁画艺术,而不是像梁在邦那样单枪匹马,仅靠个人的努力而受到一定的束缚,因为毕竟铁画是技与艺相结合的产物,绘画与冶锻技术的特点区别很大,同时驾驭已非易事,同时精深就更难了,所以自绘自锻的传承方式就不可能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