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特产大全网 -> 河北省特产 -> 秦皇岛市特产 -> 北戴河区特产 -> 杨肠子 -> "再访老字号"之杨肠子--不再只有一个味儿

"再访老字号"之杨肠子--不再只有一个味儿

作者:佚名  时间:2012-1-12 20:33:16  来源:网络
    淡淡的玫瑰红色,切面平整,肉质紧密,入口一股浓郁的熏烤风味,吃过“杨肠子”火腿肠的人都很熟悉它那特有的味道。
 
    近二十多年来,“杨肠子”就是靠着这一种味道“打天下”,以至于人们早已忘记(更多的人或许是根本不知)——曾经的“杨肠子”其实是有多个品种、多种口味的。
 
    打从前年开始,“杨肠子”的第二代传人杨德厚,在自己擅做也一直在做的火腿肠之外,以自己父亲、“杨肠子”创始人杨庭珍留下的老配方为基础,整理、发掘“杨肠子”原有的其他香肠品类。目前,“杨肠子”的家族系列里已经新增加了“五香烤肠”和“风干肠”两个品种。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皆可入肠
 
 “杨肠子”曾经有过多少品种、多少口味?这就要从“杨肠子”的创始人杨庭珍身上讲起了。
 
  杨庭珍是山东省济南市齐河县杨井村人。1920年左右,19岁的他离家来到济南,在德国人马斯沙兹(音译)开设的石泰岩旅馆帮厨。马斯沙兹有一手制作西式香肠的好技术,但从不外授,并严格保守制作秘密。每次制作香肠时,他都把所有的原料、配料、调料等拿到自己的房间里,关上门配制,配好后再交给帮厨的徒工,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灌、烤、煮、熏等操作。
 
    杨庭珍为习得这门“绝技”,处处留心。他把马斯沙兹每次拿去的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等,拿去多少、剩下多少,一样一样都暗自记在心里。就这样,在学徒的过程中,杨庭珍将这门制作西式香肠的“绝技”偷偷学到了手。
 
    10年之后,他听说天津德国人开的沙卫饭店招聘做香肠的师傅,便前往应聘。当场试做4根对肠,德国老板品尝后大拇指一伸说:“顶好”。第二天,他又做40斤腊肠,结果很快销售一空。在天津这个大商埠里,杨庭珍制作的香肠迅速征服了挑剔的食客。名气渐大的杨庭珍一年多之后就离开沙卫饭店,与人合伙开办了“胜利肠子铺”。
 
     1941年,肠子铺迁到了北戴河海滨,落脚在西海滩路与剑秋路交叉口东侧。1944年,杨庭珍开始独自经营,将门市迁至安一路。门市上悬挂着各种熏烤的香肠,来此避暑的中外游客品尝之余,纷纷将这美味带往四面八方。精益求精的杨庭珍,对香肠的西式风味进行了改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杨氏风味。香肠的品种也不断增加:以牛油、猪肝为原料的肝肠,以猪血为原料的血肠,还有腊肠、茶肠、小对肠、火腿肠等等。正如杨庭珍自己所说,“天上飞的(禽类)、地下跑的(兽类)、水里游的(鱼类),都能做出风味来。”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杨肠子”开始叫响了自己的名号。
 
    失去名字,子承父业,自由离职,重兴“老号”
 
     公私合营之后,“胜利肠子铺”被并入北戴河区商业局,杨庭珍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到北戴河暑期供应站主持成立了肠子加工部。虽然还生产香肠,但做出的肠子不再叫“杨肠子”。“杨肠子”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到商标开始被厂家和消费者重视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肠子加工部发展而成的“盛利肉食加工厂”才给越来越热销的火腿肠起了个名字,叫“莲蓬山”牌。一直沿用杨庭珍独特配方和技术的“莲蓬山”牌火腿肠1982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名牌产品。
 
    杨德厚从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跟在父亲身边学徒,那时他刚刚17岁。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杨肠子”第二代传人的他开始接替父亲,在肉食加工厂里挑起大梁。
 
    1984、1985年间,眼见国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是肉食加工厂技术副厂长的杨德厚,连续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数份“停薪留职”申请。“但领导就是不批,问为啥不批,领导说,别人‘停薪留职’行,你不行。”不行的原因是杨德厚是厂里的“顶梁柱”,走了“顶梁柱”,厂子还怎么维持?
 
     申请递了退、退了递,拖了一年多,还是没有结果。最后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杨德厚毅然决然地决定:啥也不要了,自由离职!时为1985年。
 
     今天,问起当时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决心,杨德厚实实在在地说:“一个是‘大锅饭’让人干得压抑;一个就是用最笨的法儿想,也能明白的道理:自己单干,能挣点儿钱。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觉得自己有技术,到哪儿也饿不死!”
 
     自由离职后的杨德厚在老宅挂起了“盛利肉食加工部”的招牌。三四间小房、一口大锅、一个小薰炉,创业初期,是艰难而又美好的开拓。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再加上老伴,一家人齐上阵。
 
    销路不愁,“杨德厚不在肉食加工厂了”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找到了这里。但是因为那时是纯手工式的作坊,加工部一天的产量十分有限,“一天也就能出一、两百斤肠子。”那时的“杨肠子”论斤卖,一斤比纯肉贵两、三块钱,一天四五百块钱就成了杨德厚一家人起早贪黑挣得的辛苦钱。
 
    辛苦归辛苦,让杨德厚感到欣慰的是,“杨肠子”在他手里又渐渐恢复了名号,开始走上了复兴之路。
 
    由小到大,稳步发展,由一到多,重现“老味”
 
    “后来在家干不开了,就开始琢磨扩大规模。”杨德厚说。
 
    1995年,建筑面积达7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在北戴河区剑南路落成,“盛利肉食加工部”变成了“盛利肉食加工厂”。100多万元的投资,全是杨德厚和家人靠着10年时间的打拼,滚雪球似的积累起来的,没用银行一分钱贷款。
 
    杨德厚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全部安排在了工厂,形成了“家族式企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发展,这个“家族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动作”:1998年,为火腿肠注册了“杨长子”商标;2000年,注册成立了北戴河杨氏肠子肉制品有限公司。
 
    “杨肠子”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0年,获“秦皇岛市十佳风味名吃”品牌称号;2001年3月,“杨长子”被河北省工商局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同年,经省商标评估事务所评估,“杨长子”估价为2666万元,成为当时秦皇岛“老字号”商标估价之冠。
 
    如今,杨氏肠子肉制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已扩建为近4000平米,绞肉、拌馅、灌装、烟熏、包装、灭菌等,全部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日产量超过1吨,零售网点达到200余个,基本覆盖全市的三区四县。
 
    规模扩大了,产量增加了,不变的是产品的质量,是“杨肠子”火腿肠的色(淡玫瑰红色)、香(鲜香浓郁)、味(味道醇厚)、形(通体圆润)。为保证“杨肠子” 火腿肠的品质,公司至今在剔肉(剔除肉中的筋腱膜)、研磨调料(形整的调料更容易确定其质量)两道工序上,仍旧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工艺操作。
 
    凭借着火腿肠,“杨肠子”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可谓是“一招鲜,吃遍天”。如何更上层楼?杨德厚想到了父亲杨庭珍留下的老配方。从前年开始,他先后整理、挖掘出“五香烤肠”和“风干肠”两个传统品种。投放市场之后,颇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五香烤肠”,不同于火腿肠浓重的熏烤味道,别有一种浓郁的鲜香,而价格只有火腿肠的一半,所以常常供不应求。
 
    “牛刀小试”之后,接下来,杨德厚打算继续发掘老配方,让更多“杨肠子”的经典“老味道”重现于世。
收藏此页到浏览器】【文字: 】【关闭】【点击:174

更多关于  杨肠子 的信息

  • 北戴河海滨旧闻录中的火腿肠做法(2010-8-25 21:59:44)
  • 自制杨肠子的做法(2010-8-25 21:56:51)
  • 北戴河杨肠子北京区域总代理(2010-8-25 21:39:50)
  • 秦皇岛市北戴河杨氏肠子肉制品有限公司(2010-8-16 23:52:16)
  •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