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初年,离锦州城南渤海湾不远,有个叫硝盐锅的村子。村里住着一户依靠打鱼捕虾为生的李姓人家。附近的二界沟是一个漫滩,生长许多乌虾(俗称大麻线),每年“小满”前后,乌虾皮薄肉厚,李家去捕虾挑到锦州卖,卖不完就把剩下的挑回家倒进缸里,撒上盐封存。日子久了,封存的虾经日晒发酵,慢慢变成黏稠状的虾酱,味道十分鲜美。主人将其取名为卤虾酱,也到锦州卖。村子附近的二道岭子西北角有个御马庄叫 “西金家”,养马千匹。清康熙九年(1670年)秋后,庄头进京禀告养马之事,专门带上李家的卤虾酱进献皇上,从此李家的卤虾酱成了贡品。
李家偶然间提取了虾油,将黄瓜条、芹菜、小黄瓜泡在其中,发现经虾油腌制的小黄瓜,花不落,刺不掉,青脆鲜嫩,于是买卖越做越大。起初小菜被称为虾油咸菜,逐渐被人认识,后来被称为虾油小菜。有一年康熙皇帝到关东祭祖,当行至广宁县(今北镇市)中安堡时尝到了虾油小菜,相传其此后取代了贡虾酱。李家后代李广春又改进制作技术,用盐水浸泡鲜菜,再卤制,使小菜清香适口,风味经久不衰。
后来,锦州市内十几家小菜铺、酱园合并成立锦州酱菜厂,并在虾油小菜中又增加品种,制定了配比标准、质量标准,同时将虾油小菜改名为什锦小菜,以什锦小菜为代表的锦州小菜成为全国酱腌行业四大名家之一。
虽然历经300余年,锦州小菜如今依旧风光。在传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锦州小菜生产企业不断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科技、工艺、品牌创新。锦州小菜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还走进韩国、日本、美国等东亚及欧美地区消费者的生活中。
每月的骄阳依旧火辣,锦州笔架山、海滨浴场、医巫闾山等旅游名胜风景区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而在离开锦州前,绝大多数游客都不约而同地购买锦州特产——锦州小菜,有选篓、瓶、袋包装的,有选甜、酸、鲜、辣口味的,大家都说:“来到锦州,买锦州小菜,才不虚此行! ”
|